中信银行:步入财务共享新时代

2020-08-19 11:06

头图中信银行.jpg


2019年11月22日,随着最后9家分行报账中心的顺利上收,标志着历时两年半建设、仅用40天就完成全行39家机构上收的财务共享项目圆满完成,中信银行成为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报销集中的银行,正式步入财务共享新时代。


共享中心为全行6万多名员工提供费用报销、财务核算、支付结算以及商旅集采服务。


集中后“花钱”和“报销”实施了空间隔离,构建了财务风险防范的刚性机制。


单笔业务“从提单到报销完成”耗时仅为共享上线前的三分之一。


财务共享运行带动运营成本年节约超亿元。


缘起


近年来,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庆萍高度重视费用精细化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在2016年集团组织的财务总监培训中,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听到了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案例,对共享产生了极大兴趣,并意识到这可能是未来费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向。


打铁趁热,培训结束后不久,他带队赴中兴通讯调研,中兴财务共享为全球分子公司提供线上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财务核算、集中采购和支付结算服务,实现了知识、人员和数据的共享。这次调研带给了方合英很大触动,也坚定了他建设全行财务共享项目的信念。


财务共享,简单来讲,就是将原来分散的报销业务进行集中处理。这需要对财务流程、组织、人员和系统进行彻底变革再造。项目建设得到了董事长李庆萍的大力支持,要求将项目纳入中信银行2018-2020年三年战略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享项目建设不仅是财务领域的变革,更体现了中信银行在坚定不移地走合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个项目对于业务遍布全国,有着1400多个机构、6万多员工的中信银行来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确保项目成功,中信银行成立了以行长方合英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在集中上线的关键时期,分管财务的副行长谢志斌坐镇指挥。工作小组也集结了中信银行总行财务会计部、信息技术一部两中心等8个部门,开启全行财务共享项目的建设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1000天艰苦卓绝的努力,近300名项目建设者的日夜奋战,中信银行财务共享中心于2019年11月22日正式投产。


克难


财务共享建设涉及流程优化、系统建设、人员招聘、场地装修等多项工作,在无同业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中信银行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创造了短时间内实现全部集中的“奇迹”!


克项目建设之难。共享需新建的主体系统模块将近10个,需优化的外围系统多达20个,而在系统建设的同时还要兼顾人员、场地等任务。尤其是在集中上收的40天里,新上线分行的数据验证、业务演练和已上线分行培训辅导、日常运维叠加,建设任务之艰巨、协调管理难度之高,在中信银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史上都前所未有。


克数据治理之难。数据质量是系统的生命线,中信银行在上线前耗费近2000人力、历时2个多月进行数据治理,包括梳理全行6万多名员工角色信息,配置近5千机构的审批节点权限,梳理近6千个立项文件和3千个合同。


克人员分流之难。人的问题最为棘手,集中前中信银行各分行有278人从事报账工作,集中后分行仅需要不足四分之一的人员协助做初审、扫描和档案整理。为妥善做好人员转岗,行长方合英要求分行一把手亲自抓,将释放出的人员与业务发展及岗位调整充分结合。目前人员分流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年底前可实现全部转岗。


赋能


共享上线虽时间不长,但赋能财务的效果已经凸显。


业务处理能力经受住考验。共享一上线就面临12月报销高峰,最高日提单超1.5万笔,最高人均日处理突破200笔。报销不是简单的记账,需要对所附合同、发票、标准、权限等进行多维审查,还要熟练掌握财务政策。虽然业务量爆发式增长,但系统保持了稳定性,共享员工也以12月全月无休,平均日工作超10小时的惊人意志圆满完成任务。


财务报销效率大幅提升。共享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彻底梳理和再造,将报销业务简化和标准化,“从提单到报销完成”耗时下降到共享上线前的三分之一。财务成本有效节约。共享上线后通过商旅平台的统购统采、节约报销人员、线上处理业务等优势,保守估计可节约成本年化亿元以上。


防微


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共享项目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约束效果已经显现,且大大好于预期。


共享将审批权限、开支标准、发票自动查验嵌入系统,财务审核的独立性、规范性明显增强。同时,全行行政费用以集团现金方式进行资金支付,分行备用金账户大幅减少,资金风险从源头得到控制。内控优先,制度先行,项目上线以来,累计下发各类规章制度、业务规范文件18项,全行财务制度的完整性、协调性和操作性不断得到完善。


共享上线后,所有报销原始凭证均实现电子化,总行可随时远程调阅监控。公文和合同等实现关联,财务审核人员能便捷审核报销相关全部信息。系统报表查询功能和疑点监控功能更加完善,风险监控穿透能力大大增强。


温度


从改善员工体验开始,财务共享将温度带给了中信银行全行6万多名员工,看看员工是如何评价的?


“报销填单简单多了。”财务共享花大力气实现关联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反复研究和打磨员工常用报销场景,员工普遍反映界面友好、场景清晰、操作简便,单笔报销录入时间还不到1分钟。


“终于不用再手工录入发票、查询真伪了。”新系统可直达税务局发票数据库,应用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发票自动识别、查验和认证。


“财务报账无纸化后,疫情期间更安全了。”共享基于电子流和影像流的提单、审核和审批模式,基于可移动端审批和实物非接触式传递,彻底改变了原有纸质发票和单据面对面审核的做法,在疫情时期其优势得到凸显。


“再也不用自己垫付、报销出差费用了。”共享上线后,商旅办公实施集采统付,差旅费由单位统一结算,员工只需要在共享平台里预定酒店、机票,不用再自己垫款、报销了。


“可以在线查询报销进度,效率有保障了。”共享设计了专门的流程节点可以在线跟踪,各环节一目了然。有时候早上提单,下午就能收到报销款,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通过全行员工网络投票,“共享项目”被评为中信银行2019年“十件大事”之一,体现了员工对项目的高度满意。


使命


建设财务共享项目,事关中信银行财务风险防范和新时代财务创新转型,为此,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庆萍多次部署推进,要求全力推动共享项目建设一次成优、高效运行。行长方合英多次主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副行长谢志斌在项目上线的关键时期全力全程指挥。“总行党委和管理层的要求和信任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不敢有丝毫怠慢,唯恐有辱使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中信银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李佩霞印象深刻。


为高质量按时完成建设,项目组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全体参战人员日夜奋战、攻坚克难,9万字的需求文档,8轮业务测试演练,110余项功能优化,2100余项业务验证,33万字的操作审核手册,3.75万人的培训,为上线投产铺平了道路。


上线投产之初,员工主要从分行借调,多数未从事过报账工作,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在党建引领下,中心全体干部员工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履职尽责,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就像烈火可以锻金,一场疫情更让我们看到新时代中信员工勇于担当、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冒着长途跋涉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告别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严格按照政府规定隔离后陆续返岗,确保了业务正常运转。“最辛苦、最不容易的是员工,他们承担了太多”,中信银行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共享中心主任顾秋华每每提及员工,总是感触良多。


逐梦


未来已来,日生不殆。面向未来,中信银行对财务共享有着更多的梦想。


开放创新,不断拓展共享功能。持续推进流程优化,提升自动化水平和报账效率;不断扩大共享范围,将中信银行伦敦分行、悉尼办事处等海外机构上收,建立全球性财务共享中心。


科技引领,深挖共享数据价值。推动中信银行财务数字化转型,深挖数据价值,构建智能化的财务风险分析模型。


共享共赢,开放财务共享服务。从中远期看,将财务共享平台打造成拳头产品,为中信银行重要战略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共享便利、高效和智能。


立即联系中兴新云,实现财务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