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价值链】数据价值体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字化场景

2022-08-23 11:07

封面.png


上一篇文章【财务数据价值链】数字化技术平台助力数据价值挖掘中,我们对“1221”财务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中的数据治理、数据价值链、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化技术平台以及保障体系等组成要素进行介绍。本篇文章将进一步对财务数字化应用场景中的财务会计数字化与管理会计数字化两个层次进行展开详细介绍,并辅以具体场景案例进行介绍,帮助财务人员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数字化时代下财务全新的职能体系与工作方式。


“4ⅹ4”财务数字化应用场景矩阵


随着数据价值体系不断成熟,企业从数据中挖掘的价值持续提升,财务职能实现优化与拓展,企业将形成全新的财务数字化应用场景。“4ⅹ4”财务数字化应用场景矩阵(FDASM, Financial Digital Application Scenarios Matrix),是对财务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进行的归纳总结,由“4横”与“4纵”共同构成。“4横”为数字化财务的四种工作方式:操作记录、规则计算、统计分析、模型算法;“4纵”为数字化财务职能的四个层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业务支持与决策支持。


1.png

▲ 图1 “4ⅹ4”财务数字化应用场景矩阵


数字化财务的四种工作方式


数字化财务的四种工作方式中,操作记录类工作是对业务及其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记录;规则计算类工作是根据明确固定的规则执行计算过程;统计分析类工作是根据统计特征与逻辑关系对数据进行的分析;模型算法类工作是基于大量内外部数据,通过构建算法,在没有明确规则、关系模糊、因素多变的场景中探寻潜在数据价值。


以税务管理为例,进项认证与纳税申报是操作记录类工作,纳税计算是规则计算类工作,税务分析是统计分析类工作,税务风险评估则属于模型算法类工作。


数字化财务职能的四个层次


数字化财务职能的四个层次中,财务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职能,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税务管理与报表出具;管理会计是财务发挥管理职能的关键,包括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投融资管理等;业务支持是财务与业务流程产生交互时,对业务管理提供的支持职能,包括从研发、采购到产品,营销、交付到回款等全周期的业务价值链深度支持;决策支持是指企业层面的战略布局以及运营管理,构建企业经营价值体系,为战略规划、执行控制到结果评价提供支持。


围绕数字化时代下全新的职能体系与工作方式,财务数字化以新兴技术应用加速财务会计的质效提升,以数据科学思维激发数据活力,重新定义管理会计价值,深度融合业财一体化运营,科学驱动经营管理决策。


智慧引领财务会计数字化


财务会计数字化是在财务基础业务中,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并提高数据采集时效,为更深入的数字化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热力图,将财务业务分为八个主要流程,橙色代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点,绿色代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点。自动化技术以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为代表,能够基于明确规则,根据流程导向,高效精准地实现信息自动采集,操作自动完成,例如在税务核算中,利用RPA可以实现纳税申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则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能够模拟人的感官、理解和思考学习能力,对复杂多变的场景做出反馈,深度应用于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例如利用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实现发票信息的智能采集。


技术平台是财务数字化落地实施的核心要素,支持着数据治理与数据价值链的过程实现,帮助企业提高数据质量,释放数据价值。


2.png

▲ 图2 财务自动化智能化热力图


场景一:智慧费用报销


传统的费用报销流程主要基于发票信息的手工采集查验,纸质单据的线下流转与人工审核。智慧费用报销实践引入OCR技术、语音识别技术、RPA等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致力于将费用报销各流程环节打造得更加合理高效,具体表现为智慧费用报销“五部曲”


  • 智慧采集。发票智慧采集可以直接获取电子发票或采用票据切分分类+OCR智能识别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各类纸质发票及通用票据的精准切分分类以及快速识别输出,通过对接税局系统实现发票的自动查验。


  • 智慧填单。通过自动关联商旅订单等内外部信息,同时将差旅标准、借款要求、内控规则等规则信息内嵌系统,依托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备注信息的语音输入,进而使“零手工输入”成为可能。


  • 智慧审核。智慧审核将可配置的审核规则内嵌系统,针对前端智能采集获取的结构化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规则库以及规则引擎进行全方位智能审核。


  • 智慧支付。银企互联系统接受资金支付指令后,通过调用支付请求API发起付款请求指令,生成银行可识别的文件,自动完成付款,极大提升资金支付效率。


  • 智慧入账。单据通过会计引擎按照统一的会计核算规则,基于交易信息,自动生成会计分录、输出会计凭证,并自动流转至会计核算系统,避免了人工造成的失误,也降低了财务运营成本。


3.png

▲ 图3 智慧费用报销流程


场景二:智慧纳税计算


传统纳税计算多为人工算税,由于税务数据缺乏统一、全面信息化的管理,且数据提取、核对难度大,因此数据加工效率低、错误频发,存在很大的税务管理风险,申报时效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智慧纳税计算,面向不同企业场景(企业类型、所属行业等),根据纳税计算逻辑需求自动从企业各系统中提取数据,针对不同税种,自动精准完成纳税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列,从而提高质效,把控税务核算风险。具体实现步骤可主要分为数据追溯、采集与自动计算。


  • 数据追溯,全面联动

    根据不同企业场景,判断纳税企业在纳税申报表上需要计算、填列的纳税项目,从而全面追溯所需的纳税数据,同时,统一规范纳税数据的数据名称、数据类型、业务含义、校验规则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


    明确纳税数据分布在哪些系统当中,通过打通系统间连接,精准锁定所需提取的数据并支持接口自动化抓取导入,以联动多数据源实现随需灵活取数。


  • 算法构建,精准计算

    构建纳税计算的全流程算法模型,包括字段间逻辑算法与对应关系,以及表间逻辑规则。通过配置算法公式固化底层逻辑规则,实现纳税数据到纳税申报表的自动生成及灵活调整。


4.png

▲ 图4 智慧纳税计算


协同助力管理会计数字化


管理会计数字化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管理活动的合理及准确量化,通过系统性的规划、控制、评价与决策过程,发挥管理职能并提升管理效能。但是以往,一方面,数字技术布局不充分,数据没有实现广泛采集及高质效运营;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缺少可以驾驭数据的能力与思维,使得管理会计的效能发挥非常有限。


DT时代下,管理会计的价值可以得到更大发挥,传统的“表哥”、“表姐”在算力、算法的赋能下将成为企业的“超算中心”。财务可以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投融资管理等多项管理会计活动中,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规划、控制、评价与决策过程,进而实现管理创造价值这一根本目标。


场景三: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数字化


预算管理是根据对未来企业经营情况的预测,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与分配;绩效管理则是在经营预测下设定经营目标,对所分配资源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与控制,以实现激励与提升。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需要在绩效考核这一环节进行衔接,并在数据思维的引领下相互配合“出击”,引导企业各级组织准确利用现有资源以实现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数字化以战略导向为原则,实现系统间的全面联动以及多源数据的灵活调用,构建敏捷反馈、动态调整、全周期闭环的预算管理机制,主要分为目标规划、预算编制与推演、预算执行与控制、分析报告与绩效考核四个环节。


  • 目标规划

    目标规划是预算管理承接战略的重要环节。从战略目标出发,搭建经营预测体系,通过预测模型构建及算法应用实现更为精准的短期、中期及长期预测,确定经营策略,指引资源最优配置。


  • 预算编制与推演

    全面梳理预算指标体系、预算编制规则,逐层自动计算及汇总,同时,根据业务逻辑,将经营过程抽象成业务模型,通过不断模拟经营过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反复进行预算模型推演与训练,构建最优预算模型,实现预算精细化、科学化自动编制。


  • 预算执行与控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预算计划嵌入采购平台、合同管理系统、费用管理系统等前端平台,以在订单下达时就触发预算控制,将预算控制移至事前,简化传统控制程序,提升控制效率。同时,建立自动化预警机制,实时跟踪预算执行进度,实现刚柔并重的预算控制。


  • 分析报告与绩效考核

    通过对预算数据和实际执行数据的自动抓取、数据计算逻辑配置以及数据指标体系构建,自动出具预算分析报告,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保证预算目标有效实现,发挥评价与激励作用。

    绩效考核是预算管理的终点,也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在数字化绩效管理过程中,从目标规划到绩效计划制定,同样以战略目标为起点,通过建立预测体系,进行规则推演,构建起适应多业务线的绩效模型,而后基于自动抽取、处理、加工后的数据,计算绩效考核结果。同时,从绩效考核出发形成评价、激励、改善的即时反馈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业务管理循环过程实现目标导向的业绩改善。


5.png

▲ 图5 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数字化

立即联系中兴新云,实现财务数字化